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杏林采风 >>一线心声 >> 正文

杏林采风

一线心声

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体会------内分泌科王芬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49月,我被派往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开始1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初来乍到,紧张的工作节奏刚开始时还有些不适应。转眼现在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也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感叹时光飞逝,学无止境。

作为卫生部下属的三甲综合医院,首先每天的患者数量让我惊叹,8000/日左右的门诊量,住院床位的预约多在2月以后等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一年的时光,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实丰富起来。来这进修内分泌的医师很多,因为这里有内分泌学科的前沿学术带头人李光伟、杨文英教授。大家都希望在学习过程中一睹大师的风采,汲取宝贵的知识及经验。下面就将我进修的感悟描述如下。

一年里,我在病房呆了8个月。见到了平日工作中很少见到的病种,比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等等。之前从课本上的模糊的理论到眼前管理的病人,我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点太多了。白天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别人,晚上回家赶快翻看相关书籍,查找知识点给自己充电。在查房前需要充分准备相关疾病的文献复习及诊疗常规、进展,这样才不至于当着所有人的面回答不出问题。对于中医出身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常见的病种如糖尿病等,每天都有用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泵的病人,多次操作使我熟悉掌握了胰岛素泵的植入技术及剂量设置技巧,对于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支持。

让我感触颇深的二点。在西医院内分泌科非常重视疾病的诊断,诊断未明确时,全面的筛查需要借助大量的辅助检查、检验来做指导。诊断明确后治疗却很简单,极少输液治疗。治疗方案的制定往往建立在专家共识的指南并结合流行病学的最新的证据支持。住院费用的重头集中在检查、检验上。这样药占比非常的低。所以,我感觉辅助检查的完善、全面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有极大的帮助。另外,遇到疑难问题,我们在请教老师的同时,能够随时随地的在科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资料,查阅不同的数据库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动态,为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同时也为科研思维的建立、科学问题的提出给予了很大的方便。

如果碰到一个比较罕见、特殊的病例,主管医师需要查阅大量文献了解该疾病的前沿进展,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每天可能查房十余次,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老师们给我们讲解时都是引用大量的文献及数据支持,非常严谨客观,让我深感到他们临床思维的科学性。记得遇到一个低血糖原因待查的患者,经过多项的试验证实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全球就500多例,从这个病例身上对于低血糖有了重新的、全面的认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病例报道进行投稿。

每周四下班以后内分泌科都会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全科医师每人准备相关疾病的文献复习及知识点。病例汇报完后进行复习,再讨论。每次讨论我都能听到很多未曾了解的新的知识点,大大开拓了临床眼界和思维。为此,每位老师在讨论前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准备材料,其实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丰富的过程,这点值得我好好借鉴。

在门诊的4个月时间里,有1个月在甲状腺穿刺功能室。对于甲状腺结节这个常见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余时间在专家门诊跟随李光伟、杨文英、肖建中主任出诊。对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总结出很多老专家的宝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还见到了一些少见病,如席汉氏综合征、Adisson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等等。老前辈在70岁左右的高龄仍按时坐诊,对患者一视同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即使到了吃饭或下班时间仍坚持工作。大师们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科学精神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充分体会到医者仁心的精髓。

另外,在中日医院内分泌科,我发现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专门研究甲状腺疾病的,有专门研究骨质疏松的,有专门研究肾上腺疾病的,有专门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等等。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分享各自领域的前沿动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进步。这点也是令我着实佩服的地方。我们的科室人员培养也应该有的放矢、全面发展。

时光荏苒,1年时间转眼结束了。辛勤的耕耘会带来丰硕的成果。我要感谢医院和科室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我也会将我的所学以实际行动回报给广大患者,为医院及科室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内分泌科   王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