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跟痛症的代为受过者------跟骨刺
跟痛症的代为受过者------跟骨刺
足跟痛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踝部疼痛症候群,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在一些人们眼中跟骨刺是跟痛症的罪魁祸首,在病人理解上也比较好接受,其实在近些年的研究中表明跟痛症和跟骨刺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在X片上的跟骨刺,解剖也非骨刺,而是一条增生的骨脊。可以说这些年跟骨刺一直是引起跟痛症的代为受过者。
其实跟痛症的病因很多,一般认为与以下致病因素有关:
1、足底跖筋膜炎 跖筋膜是足底的重要结构,对维持正常足弓有重要意义。跖筋膜也是生物力学负荷比较大的组织结构。长期的负荷,特别是肥胖、运动劳损等情况下容易产生无菌性炎性损伤,特别是在其跟骨附着部。从而诱发跟痛,跖腱膜的跟骨附着处常有明显的压痛点。
2、脂肪垫病变 跟下脂肪垫是由充满脂肪组织隔组成。它具有吸引应力,缓冲震荡等作用,由于随年龄的增大,其脂肪垫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脂肪垫萎缩,减少了对跟骨结节的保护,引起跟骨结节骨膜炎而发生足跟痛。
3、跟骨高压症 凡是能造成跟骨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因素,均能导致跟骨高压症。跟骨内动静脉血液淤积,跟骨内压增高。致使周围血管及骨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刺激痛觉神经纤维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引发足跟痛。
4、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卡压症 此分支支配跟骨内侧结节骨膜、跖长韧带、小趾展肌和屈肌短肌。当此神经支从足的内侧由砪展肌和趾方肌内侧头深部筋膜间通过时,从垂直方向变为水平方向。此时易受卡压而引起足跟部疼痛。压痛常在砪展肌和趾方肌起点之间明显压痛。
5、跟腱炎 此可分为非止点性跟腱炎和止点性跟腱炎,非止点性跟腱炎主要内因是跟腱与距骨止点下2-6cm处是相对缺血部位,此处跟腱周径最细,易损伤。外部原因是跟腱过度受力和反复微小的损伤。或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血脂异常、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都诱发此病。止点性跟腱炎的病因仍不清楚,但是与下列因素有关:(1)既往有关节病史(2)使用喹诺酮类药物(3)血脂异常(4)Hglund畸形。
治疗:
外治:跟痛症主要以外治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中药外治:中药外洗 海桐皮、威灵仙、丹参、元胡、防风、桂枝各30g。煎水200毫升,超热烫洗患处,每天两次,一疗程(8天)内症状基本可消失,但拍X线片复查:骨刺仍存在。也可以丁香、狡香、小茴香、豨莶草、附子、桂枝、艾叶、川芎、红花、花椒、独活组成丁香浴足散熏洗,总有效率95.25%。此疗法在治疗足跟痛疼痛减轻及局部消肿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2 小针刀治疗 采用小针刀治疗跟痛症,其近期疗效与局部封闭疗效未见明显差别。但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封闭组。小针刀松解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跟痛症的症状改变。小针刀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在缓解软组织疼痛方面有独到的疗效,如减低张力,延长挛缩,降低腔隙内压,解除相对运动受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3 针灸疗法 主要以局部取穴,辅以循经远端取穴相结合,在减轻疼痛方面疗效肯定。选穴昆仑、仆参、阿是穴,配合川乌10g 草乌10g 川芎20g 川牛膝30g 威灵仙30g 木瓜20g 没药20g 透骨草20g 鸡血藤20g中药外洗,早晚各2次,7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96.30%。针灸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疗效可靠,在对足跟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临床医师应该清楚引起本病的病因,才能辩证选穴,单纯的软组织损伤,神经卡压,针灸疗效好,但是有骨性病变,跟腱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跟痛症,针灸疗效仍需临床长期观察。
4 手术治疗 对反复发作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以选择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以微创的方法行跖筋膜松解或部分切断或行骨刺磨除等为主。
内治:
中药内服 主要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两型:1、气滞血瘀型 症见局部刺痛,有时呈放射样。局部皮肤有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黄芪、川牛膝、鸡血藤、威灵仙、桃仁、红花、白芍、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土鳖虫、延胡索、甘草)。2、肝肾亏损型 因年老体弱、房劳精伤、导致精、气、血运化失常,髓空精少,筋骨失养致足跟部发生退行性改变,产生疼痛,行走困难。兼症有口舌干燥,耳鸣,舌红,脉细数。以六味地黄汤化载融用左归丸加减治疗。
可见,跟痛症的病因很复杂,而且其治疗方法也较多,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之前,只有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会提高临床疗效。虽然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仍存在疗程长,见效慢以及某些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对跟痛症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现更加安全,方便,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