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为目前消化科临床重点研究疾病。
19世纪中期有人首次描述了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全球最常见的炎性肠病类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黏膜疾病,可通过结肠切除的方式治愈,并且在很多患者中,该病的病程为轻度3。
溃疡性结肠炎是现代社会的疾病,并且自20世纪中期以来它们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不断升高。据文献报道炎性肠病的最高发病率和患病率见于北欧和北美的人群,而最低(发病率和患病率)见于亚洲大陆。西方化环境和生活方式与炎性肠病的出现有关联,该病与吸烟、高脂和高糖饮食、用药、应激以及高社会经济状况相关。部分文献报道炎性肠病还与阑尾切除术相关。在这些因素中,只有吸烟和阑尾切除术与溃疡性结肠炎重复关联。
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是有或没有黏液的血性腹泻。发病多为渐进性,经常伴随周期性自发缓解和随后复发。虽然直肠炎通常伴有排便急迫和排出鲜血,但有可能矛盾地发生便秘。直肠乙状结肠炎、左侧结肠炎、广泛性结肠炎或全结肠炎有可能导致腹泻、频繁排出血液和黏液、(排便)急迫或里急后重、腹痛、发热、不适和体重减轻,这取决于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在左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可识别出阑尾开口周围的一小片炎症区(盲肠斑,但这一结果并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预后在诊断后头10年期间通常良好,结肠切除率低。
广泛性或重度炎症患者有可能发生急性并发症:如重度出血和中毒性巨结肠。还可能存在癌变的风险。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持续时间长,广泛受累,年轻发病,重度炎症,存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结直肠癌家族史。
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准确诊断包括确定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这一信息为选择最合适治疗和预测患者预后提供依据。需要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及活检以确定特异性组织学特征。X线和超声检查并非关键但可能有用。所有这些检查均有助于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与其他有相似表现的病况。
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显示一处始于肛门直肠交界并向近端延伸的均匀炎性黏膜,并有从受累黏膜向正常黏膜的突然或逐渐转变。在轻度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有颗粒状、红斑状外观,伴脆性以及血管模式丧失。在中度疾病,糜烂或微小溃疡明显,而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通常可见浅溃疡伴自发性出血。在全结肠炎,炎症止于回盲瓣,偶尔有远端回肠的有限受累,这种病况称为倒灌性回肠炎。在周期性出现炎症和愈合的患者以及在有慢性持续炎症的患者,结肠镜检查有可能显示假性息肉或黏膜桥接。如果检出狭窄,必须取多份活检,以排除恶性疾病。在患病>8年的患者,也需要活检来监测不典型增生。
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当前基于共识的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选择应考虑临床活动性水平(轻度、中度或重度),并结合疾病的范围(直肠炎、左侧疾病、广泛性疾病或全结肠炎)以及随访期间的病程和患者的意愿。
诱导缓解
柳氮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类(美沙拉秦、奥沙拉秦和巴柳氮)经口服、直肠(以栓剂或灌肠剂的方式)或两种途径同时给药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治疗。
维持缓解
在获得缓解后,目标是维持无症状状态,这可通过各种药物来实现,糖皮质激素是例外。
手术治疗
已报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切除率范围从<5%到>20%。手术可能可治愈这类患者。手术适应证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失败、顽固性暴发性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穿孔、不可控制的出血、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无法用内镜缓解的狭窄、无法切除的高度或多灶性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相关性病变或肿块、癌症和儿童生长迟缓。
未来挑战和新型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通常容易诊断,并且传统的上阶梯治疗对管理轻至中度疾病活动性已足够。然而,各种重大的挑战仍然存在。数个关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问题仍有待回答。炎症为何仅局限于黏膜层?结肠上皮细胞是否为免疫应答的特异性靶点?肠腔内微生物区系如何与炎症反应相关?
IPAA治疗的患者为何发生隐窝炎?
黏膜愈合似乎是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终点,其与复发率下降和癌危险可能下降相关,但这一终点的定义、标准化和验证尚不完善。
很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仍在接受次最佳剂量药物(特别是氨基水杨酸类)治疗,持续采用过长时间间隔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在免疫抑制治疗达到最佳效果之前转为生物制剂治疗。在很多病例,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由于个人意愿或尽管存在药物问题,患者和临床医师一样仍不愿意接受手术,即使长时间的补救
治疗可能弊大于利(特别是在生活质量和瘤形成的危险方面)。